行冊。一本會走路的書。思潮匯聚之所

Image

(更新)行冊已於2022年10月更名為Otherwise Library,目前已無餐廳,詳情請見歷史

--------------------------------

(獨處的照片是小日子於2017年採訪行冊時所拍攝,感謝小日子的提供)

今年,『行冊』3F重新啟動共同工作空間這個計畫。

這裡的重新意即曾經有過卻因故中斷,經過慎重思考過後如今重啟。而所謂的「故」也不是發生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只因剛開始啟動這個計畫時和初始想像的不同,所以毅然決然暫時終止。

『行冊』至今營運兩年半左右,大多數人的疑問是:

「為什麼想要在餐廳樓上開闢一個這樣的空間?」
「不覺得浪費嗎?」
「你們這樣能賺錢嗎?」
「有人真的會來看書嗎?」
「你們放這麼多書是做文創的嗎?」

所以,首先邀請大家閱讀以下的文章,希望能藉此讓大家更認識『行冊』。

此為『行冊』共同創辦人Ting Hung2018.03.17受邀參與學學文創-PechaKuchaNight-20X20- 實現一間店的想像的完整講稿。【PechaKucha】源自日文,意指:喋喋不休的閒聊。「20X20」的創意規則為每個講師上台分享20張圖片,每張圖僅有20秒的分享時限,透過圖片與緊湊時間傳達自己的理念與熱情;在這400秒裡頭,沒有枯燥乏味的陳述,只有意猶未盡的靈感交流、無限延伸的創意啟發。

Image

這是我父親,我的人生中影響我最多的人,他重情重義、風流多情,兄弟、賭博和女人是我的家庭混亂的原因,也是我從小到大感到痛苦的根源。

Image

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有30幾個道上的兄弟在我家晃來晃去,想要一個安靜休息的地方完全是一種奢求。而在經歷我父親被通緝、跑路去大陸、被砍重傷、回台就醫、入獄服刑,我開始不歸和酗酒。那是我人生最混亂的時期。

Image

然而,其實我人生最大的渴望是有一個安定的家,起碼我在房間看書的時候,房門外沒有30幾個人在喝酒叫囂。而我也不想和爸爸朋友的小孩一樣不是混兄弟就是變成大哥的女人。

Image

在送我父親上囚車的那一刻,我開始思索要如何改變人生,突破人生的困境。當時一位大哥跟我說:「你如果想要幫助你的家庭,你就應該從現在開始想辦法把自己變得更強更好,你一根小指頭根本撐不住一片天。」

Image

於是我逃跑去了紐約。那段時間我開始探究自己,我把在我腦海中始終揮之不去卻令人感到痛苦的畫面狠狠地仔細的觀看了一遍。在這段痛苦的過程裡,我罹患了憂鬱症。經常是只要看到窗戶就想往外跳的衝動。

Image

那段完全獨處,自我挖掘的時間,成為我人生中很重要的轉戾點,這種獨自面對自己的過程,雖然很血腥很殘忍,但我明白只有把自己血淋淋的扒開來,將爛根挖除,我才能真正的痊癒。獨處之於我來說變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有時間和空間,誠實又赤裸的面對自己,我才能獲得心靈最大的自由。才能勇敢和無懼。

Image

而陪伴我渡過憂鬱症的其一是大量閱讀。我十分珍惜和感激那些影響我、幫助我反芻人生的書。

Image

大量看電影是其二,也因為在紐約唸的是電影,它變成我的救贖,即使沒有順利畢業,也讓我發現自己的專長和特質。如果傅雷說透過書寫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緒,我是透過影像來整理。

Image

『行冊』的第一個概念圖書館就是這樣產生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這樣的空間,可以#獨處#躲#閱讀#自由自在#任何姿態#像家一樣。

Image

影像思考的人某部分是這樣的,愛幻想,愛做白日夢。

我一直以尋找日治時期老式西式洋房為『行冊』落腳的目標,以為自己是瓊瑤劇女主角,覺得自己溫柔婉約。但最後命運的安排告訴我答案,我不是瓊瑤筆下的章含煙,我跟檳榔攤比較有緣。

永樂商場

讓我決定租下這棟房子的是這塊永樂商場的舊招牌。

我站在『行冊』門口望著這塊舊招牌,腦中的畫面是延平北路上酒家林立,有富商名流、藝術家、藝旦,覺得這個地方真的是酷弊了!而事實上最酷的是一棟漏水的老房子和被朋友戲稱為鬼片現場的屋子。

Image

大量使用老物也是因為愛幻想的緣故,那些老物背後的故事,在我把它們拿在手裡開始在腦海中自動上演,各種角色各種劇情,完全自得其樂。

Image

階梯式的座位是『行冊』一樓原先的設想,因為遇見蔣渭水,為了這段意外而美麗的緣分,也為了向蔣渭水致敬,所以將設計改為台北往宜蘭的地理等高線,八月份的星空圖是天花板的燈飾,這即是蔣渭水過世的月份。

Image

為什麼是階梯式的座位?

是主要設計中兩個概念元素#自由自在#任何姿態。

在設計的過程中所有人不停問我到底為什麼?

其實我想要的只是這樣無所畏懼的自在,不管任何人的眼光,顛覆傳統的反叛,發自內心真正自由的狀態。

Image

當你卸下包袱拋開枷鎖,在『行冊』你可以有一百種姿態。

來『行冊』你可以或坐或臥或躺,你可以獨處可以和朋友高談闊論可以看書可以吃飯可以喝酒可以休息。

Image

『行冊』menu第一頁是泰戈爾的《詩倦旅的家》,是最觸動我內心深處的一首詩。

他說:「旅人叩過每一個陌生人的門,才可以達到內心最深的殿堂。」

家。即是『行冊』整棟樓的核心概念。這裡是一個家。有客廳有餐廳有書房。

Image

我將一個形而上的概念幻化成一個實際的空間和大家分享。

分享我生命的歷程,分享我生命的特質,分享我生命重要的所有事物。

Image

吉本芭娜娜說「生命像是一個療傷的過程。」

我人生所有的快樂和不快樂成為我最寶貴的養分,與你們分享的這些養分是我人生上半場的總和。

Image

我人生的下半場,剛剛開始,我躁動的靈魂在『行冊』成立後從未感到安份,不斷調整讓『行冊』變得更好,就像操控自己的人生一樣【忠於自己,勇於面對缺陷,改變】。

今年,『行冊』3Co-working space的計畫即將重新開啟,我期盼所有來到這裡的人,能因自在而有所獲,因有所獲而有啟動自我能量的動力,所有的思潮便可以匯聚。我們就可以開始自由地,搗蛋。

Image

『行冊』的意思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其實生命的旅程更像是一本會走路的書,承載了所有驚心動魄的歷程,高潮迭起的人生、悲歡離合的故事。

所有躁動不安的靈魂來『行冊』和我們一起混吧!『行冊』我們繼續走,未完待續。

『行冊』的初心源自一段真實的歷程,沒有任何算計,只有一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傻呼呼的熱情,滾燙燙的。

亦無關乎文創,如侯孝賢導演於2015年在坎城影展獲最佳導演時的記者會上所說:「文化到深層的時候其實全世界差不多,很多人都能夠懂的,因為都是關於人的存在跟人的生活種種,時間長的累積而變成文化。

文化創意的根源皆來自於人在這片土地成長後所產出的樣貌,那麼從現在開始將『行冊』打造成一個#思潮匯聚之所,企圖創建出這個城市不同的樣貌,我們才能夠說我們在做文創。

我們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我們熱愛這片土地,我們只是努力在這片土地上做我們想做,想我們能做。在經過兩年,我們慎重思考過後,重新啟動「共同工作空間」這個計畫,不是追趕潮流,而是我們想要尋找相同患有#靈魂易感無聊症候群的靈魂,讓所有在腦海裡湧現的念頭,在一個孤獨但肯定不寂寞的地方匯聚,因著#交流,讓#念頭得以一步步實現。

泰戈爾說:「或者你在做著,或者你沒有。當你不得不說,「讓我們做些事吧,」那麼就要開始胡鬧了。